【摘要】 2011年1月10日,陈一丹先生在2010年度“陈一丹奖教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提出并诠释了“明德创新 解行并进”。希望学院的学子们“珍惜时光,努力做明德之人,养你的浩然之气;不断创新,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给你的思想带来成功的喜悦;不断在解行并进中成长,在大学阶段培养成为你的一种生活常态。”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学培养什么人?这虽然是比较没有什么新意的话题,但确实是教育办学一个很本质的话题。
“我在大学里学什么?做什么?”,各位同学在入学之前是怎么想的?现在感受又是否与当初一样?这里,请让我统计一下:
请新同学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对大学生活规划了什么?
1.完成学业(毕业);
2.考研、专业资格认证;
3.享受大威尼斯886699园生活;
4.其它。
(统计:请一年级的同学举手。)
请“老同学”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大学生活收获了什么?
1.专业知识;
2.思维方式 、学习方法;
3.结识同学和朋友(收获友谊或爱情);
4.个人思想提升(志向明确了、做人做事成熟了等);
5.其它。
(统计:请二、三、四年级的同学举手。)
从统计结果来看,每个人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我也想就此引出这次心得分享的目的,在大学里,我们的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得到怎样的成长?我们的老师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人生有众多的指标,你的指标是什么?
人是有生命周期的,在这个生命周期里,每个人都有着众多指标。外界如何评价一个人,你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各种指标的说法多年来有着不同流派。西方是比较注重量化的评价。
美国励志演讲家詹姆士·雷在《和谐财富——吸引幸福与财富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他用了二十年时间考察了各领域中创造了真正财富的人,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习惯,得出一个“成功与和谐财富的科学”。我们可以暂且不管这个名称,关键看内容有无道理:
1.第一个指标,财务状况。有没有钱,这符合当前大众普遍的评价体系。人首先要有渴望的“粒子”,想成为一名有财富的人,然后由强烈的意向不断内转、进化,最终产生结果。他书中一个观点是,财富不是赚钱的结果,赚钱才是财富的结果。关系的财富、知识的财富、健康的财富以及精神的财富,这些都是和谐的财富,拥有这些和谐的财富,自然就赚钱了;相反,没有五根“支柱”的和谐,一个人永远也不会富有的。
2.第二个指标,关系。爱情、友情、亲情,都是关系。每个人有三种主要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如何评价自己、看待自己,有多相信自己,自我对话(包括自我激励和自我反省);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评价他人,与他们沟通;与世界的关系——如何看待、评价你所在的大小社群、自然界。哪一个最重要?自己首先是“对”的人,与自己产生和谐关系,其他关系才能自然和谐。
3.第三个指标,心理。你是谁?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的心理在回答你自己。书中提到要“喂养你的心智”,因为人类有知识有思考,与其他动物不同。作为一个人,你应该更好地利用时间,不要迷恋无营养的电视肥皂剧或速食的八卦杂志;无论是读书还是实践,学习将使你终生收益。
4.第四个指标,身体。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是“1”,其他指标都是“1”后面的“0”。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饮食、运动、所处的环境。
5.第五个指标,灵性。这是唯物者比较少接触的一个词,甚至带有一些神秘主义色彩。提到灵性,我们会联想到人的“心”“灵魂”“信念系统”。这根“支柱”连接的是你的“源头”,在人生旅程中赋予你意义,让你体验到喜悦和痛苦。但是这个属于你自己的“源头”很难定义,一般认为信仰、理想是通往灵性的桥梁。我们不去评论这个是否形而上学,但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是,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不用去和别人比较,只要你的内心信念——也就是中国人讲的“精、气、神”——稳定、坚定、集中,你的行动就是成功的。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人的指标是很多的,我们要看到人的整体性。各项指标达到和谐与富足,人生就会和谐与富足。那么,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都有丰盈的指标呢?作为老师,如何去培养?作为学生,又如何使自己在大学里去达成?
让我们回归原点,品味老祖宗带给我们的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在古代,学生八岁入学,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礼节;十五岁读《大学》学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一般认为,《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子。
《大学》开宗明义是“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此之谓“大学之纲领”,当时的品德主要指的是古德:仁、敬、孝、慈、信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如何才能“明明德”,培养成为一个认同、践行和弘扬美德的人呢?《大学》列出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谓“大学之条目”。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
明德的第一个层次——格物、致知、诚意
格物、致知——“到达”事物内部,认识和研究事物,获得知识。世界不断在变,知识不断在变,与时俱进是唯一的不变。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诚意——意念真诚无妄。这是属于价值取向的问题,“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做你喜欢的事情,这很重要。大学生们立志,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如果所学专业是自己喜欢的,恭喜你;如果将来就业是你喜欢的,恭喜你;如果将来的事业是你喜欢的,恭喜你;如果现在或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是你喜欢的,恭喜你!如果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志趣在哪里,建议沉下心来,立足现有状态,广泛涉猎,逐渐找到和明确自己喜欢的目标和方向。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
明德的第二个层次——正心、修身
正心——心思端正。这是态度问题,情绪控制问题、修养问题,也可以是心理健康问题。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忧虑,会给人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产生负面的压力。压力,往往不是来自事情本身,而是来自你对事情的态度,可见正面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修身——修养自身的品性。我举一个自身的例子,腾讯几位创始人一开始合伙创业,除了因为是知根知底的中学和大学同学,也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观。创业多年,创业伙伴间没有本质的矛盾冲突,关键是因为大家都不自私。当公司基本框架和机制建立后,大家一心将企业蛋糕做大,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对公司发展有利为目标作最好的判断和决策。同样,有利于家庭的方式就是家庭里处理问题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团体的方式就是在这个团体里处理问题最好的方式,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义。当家庭好了,团体好了,实在地讲最终收益最大的是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晓得不自私的重要性。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
明德的第三个层次——齐家、治国、平天下
树立一个明确信念,做明德之人。
齐家——儒家传统道德观:孝悌、仁慈、礼让;
治国——治理国家,延伸为国家服务。教师、医生、公务员,各行各业,从事的都是为国家服务的事情。
平天下——使天下“平”。
小到在一家企业、大到在一个国家,作为领导人,做好自己是立身的根本。一是以身作则,二是推己及人;既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以德为本,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制定政策,决定事情的时候,多从当事人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以人为本。
因此,所谓“明德”,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信念,树立一个信仰,无论身处何种状况,都让这个信仰来支撑你,推动你,这是很重要的。
说到信仰,西方国家往往以宗教为载体,从小就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家庭和社区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中国人的信仰,千年来更多以文化为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贯穿在人与人的相处关系中,孩子自小就在家庭启蒙教育中接触并得到滋养。中国人的信仰也包括追求人类社会远大理想的共产主义理想。你在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心中要有一个信念,做一个“明德”之人。作为学生,那意味着什么呢?对自己,是有信心有信念的;对他人,与人交往上是合作共赢和相互体谅的;对事物,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了解和处理。
我常赞叹我们的老祖宗,“明德”二字,涵盖了大学之道,涵盖了做人做事的各方面。自古以来大家也都引以为灼见,不少高等院校纷纷将其采纳为校训。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创新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还应该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创新。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源泉;创新要基于科学基础;创新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习惯;创新要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做起。
目的——其实,创新就是为了不断进步。如果说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纵使谈“新”,也是谈去恶从善,从思想上去自新。西方文化则是海洋文化,是冲向大自然的文化、是征服的文化,就是讲实力、讲利益、讲物质实效的文化,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自然需要不断地革新。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先是思想的革新,然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直到今天,生生不息。
基础——创新,要基于“科学”这个基础,在尊重和掌握事物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在大学里树立科学的态度、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练就思维探索的能力,很重要。
路径——一方面,要有创新的习惯和精神。任何事情,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我们要有危机意识,今天还占着优势,明天就有可能过时;今天还是新思维,明天就有可能是旧思想了。要积极主动努力,不断创新,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和益处。另一方面,创新要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做起。在不同阶段,用心去做,做好了就是突破。创新的结果,从小处讲,对事情有帮助,从大处讲,对社会有贡献。
只要时间在走,时代在变,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创新。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解行并进
如果说明德、创新,是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那么大学生如何做到明德创新?大威尼斯886699园应该培养怎样一种精神和风气呢?这里提出解行并进。
解行并进,其表现状态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他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解行并进,体现出来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到了“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王阳明也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我的理解是,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南京大学也有“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有“行为世范”、 中山大学有“明辨笃行”、 西南交通大学有“果毅力行”,这些校训侧重强调的都是实干精神。这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乃至做人、做事,在家庭、团体、社会中相处与合作,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种作风。我努力去追溯这种说法的原点,发现其源自古人修学、修行的方法,那就是“解”和“行”。这种从认知到身体力行的学习方法,我非常赞赏,觉得如果用“解行并进”一词,可能会表达得更为准确和合适。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
“解行并进”之“解”与“行”
同学们应该都有这个经验,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先写个大大的“解”字。写下这个“解”字,表示你懂了,我认为也是自信心的表现。
我们都熟悉“解”:了解事物和人的规律、本质和真相。在大学期间,“解”可以理解为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事物、掌握方法,把学习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学习过程涉及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在大学期间,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地广泛涉猎,尽可能地依照自己的兴趣,慢慢地,你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地,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这将使你终身受用。学习,对知识如是,对做人也如是,我们学习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如何做一个毕业生。面对一场考试的压力,面对一场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友谊,面对一场恋爱,都是学习。
“行”就是实践。毫无疑问,“行”是关键的。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格言都告诉我们,大家真正得到的收获,都是通过实践学来的。
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解行并进”之“并进”
“解”与“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提出“并进”。如果只“解”不“行”,或是只“行”不“解”,都前进不得。“解”了,要鼓励“行”,这里往往容易犯的毛病是以为“解”了,就“行”得少,反而“解”得不透彻;“行”了,同时也要在“行”中“解”,否则错误了不知道,正确的不知晓,造成了这个“行”没有进步的意义,而且还会在下一次“行”中重复做无用功。因此“解”与“行”,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和进步。
在佛学修行中,提倡身体力行地学习,通过“解行相应”来感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解行并进”,也意味着进步、进取,体现我们大学生的精神。
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生活中遇见的、经历的人与事,再深入谈谈对“解行并进”的一些感悟。
我所理解的“解行并进”:热爱生命
上个月,我们邀请了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先生来中国进行一次以励志、感恩为主题的巡回公益演讲。尼克先生天生无手无脚,他对生命怀疑过、沮丧过、也自杀过。后来,他不断寻找自己的目标,直到决定要成为一名演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演讲影响更多的人。他找到了目标,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尼克先生的现场演讲,是一种激情澎湃的生命力,一颗由衷而发的感恩的心,充满对生活的自信和热忱。
了解了尼克·胡哲的故事,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感动之余,都会有一份感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一再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上大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习惯与人比较,与外界比较,往往会在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痛苦来自于比较。如果参照物换一下,换成自己,每天促使自己有进步,每天看到的都是收获,每天都有快乐。因此,解行并进,是一种心态与习惯,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我所理解的“解行并进”:自强
自强,就是“内求”,而不是抱怨别人、抱怨社会。
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对竞选系学生会主席投入了很多精力,结果还是失败了。我一度怨天尤人,沉湎于听人数落胜选者的种种不是,后来发现这种状态不仅对事情的结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自己的精气神也涣散了。于是,我很快回到具体、扎实的学生工作中来,做好学生服务,二年级时就顺利竞选成功了。
在这里,我们来分享两部电影。一部是一年前出品的印度校园青春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的是印度大学生的思考和生活。这三位大学生之中,兰彻是物理天才,对物理是极度喜爱且能活学活用,但因特立独行,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法汉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但他有威望的爸爸希望他成为工程师;拉杜一心想成为工程师,却背负着家境贫穷带来的生活负担,沉重的压力造成的恐惧反而让他更不能安心好书,甚至还在压力下自杀导致昏迷。然而,他们没有放弃,反而以各自的方式与逆境抗争。最终,兰彻成为当地卓有成就的物理发明家,法汉勇敢地向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成为著名的动物摄影师;拉杜在自杀失败后幡然醒悟,直面人生,坦然面对自己,最终也实现理想,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影片非常励志、发人深省。
我在读书的年代,看了电影《逃学威龙》,也是讲校园生活的。说句实在话,周星驰搞笑功夫好,轻松娱乐的电影情节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也减轻了学习的压力。然而从故事内容看,同学们如果真的成为“逃学威龙”,也只能是短暂地逃避,也许会获得一时的快感,但真正的快乐人生将离你而去。
两部电影心得的分享,就是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什么是自强。
明德——经典的智慧。
创新——时代要求。
解行并进——终生收益的心态和习惯。
同学们,无论是三年制还是四年制,大学生活都是你们难得的美好时光。你就是独特的你,你所在的威尼斯886699就是你独特的校园生活环境,珍惜时光,努力做明德之人,培养你的浩然之气;不断创新,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给你的思想带来成功的喜悦;不断在解行并进中成长,在大学阶段培养成为你的一种生活常态。
最后,祝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师和同学们都取得进步,威尼斯886699各方面的建设得到发展。今年春来早,再过二十多天就是春节了,我在这里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
201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