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我院明德讲坛第23期讲座在一号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曹海东教授主讲,通识教育课部主任曾军博士主持。曹教授以“汉字的文化解读”为题,给在座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曹海东教授做客明德讲坛
讲座伊始,曹教授指出汉字承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并具有表意的特点。他以武汉地名硚口的“硚”为例,说明当时桥由石头砌成,“礄”字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也折射出武汉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一幕。接着曹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了汉字文化。
第一,汉字反映了古代的科学技术。曹教授首先以古字砲(炮)作为例子,讲述了古代兵器的发展变化。在冷兵器时代,都是用抛石头来作为炮攻击敌方,元代用火炮代替了石头,石字旁的砲就变成了现在火字旁的炮。接着教授又用监(jian第四声)演变成鉴作为例子,说明《诗经》时代铜镜就已经出现了。又以弓字为例,比较中西方弓箭的不同,中国古代的箭弓的弯弧具有预应力,弓不容易折断,表明古代制弓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第二,汉字反映了上古时代人类的风俗习惯。曹教授具体分析了“葬”字中显示古时的薄葬之风,“昏(婚)”字折射出的古代先民抢婚习俗,“姓”字反映的古时从母系得姓的传统,“为”字和“即”字,分别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役使大象劳作的习惯和上古时代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这些汉字都清晰地向我们讲述了汉字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最后,曹教授介绍了汉字中人类的观念意识和认知水平。“婦(妇)”体现了古时男尊女卑的观念,“臭”字表现出古人已经认识到狗嗅觉灵敏这一特征,“犬、豕”表现出古人对狗、猪的构形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把握。曹教授还指出古人对人体生理也有一定认识,如“吕”字象脊椎骨之形,“胃”的甲骨文下方是胃的象形,上方是一个米字,这就说明了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胃里面储存的是米饭食物。然而古人的认知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鲸,古人就单纯的认为是鱼类。又例如虹,科学家沈括也把彩虹当做一种神秘的动物。
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曹教授一一解答。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汉字文化,受益匪浅。